第1期:《独秀青年》
版面目录
广西师范大学:第1期:《独秀青年》
  • 荔乡情

    摘要:荔乡情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奶奶,我们家的荔枝居然被写进了古诗呀,还是唐朝大诗人杜牧写的呢。”小丫头背到这句古诗时,高兴地向坐在方桌旁整理荔枝的奶奶说道。“咱们这儿的荔枝年头可久远了,也是出名得很,想当初我怀你叔叔那会儿,我们灵山县就有了“中国荔枝之乡”的名头咧,一晃我嫁过来也有二十几个年了,咱这儿的荔枝真是越种越好喽。”手脚麻利的奶奶露出了农村人那朴实开朗的笑。 这是几年前我与奶奶的一次对话,此情此景深刻于我的脑海,随着时间愈发清晰起来。 “奶奶,我和我们学校的小伙伴明天下午就要去县城表演节目了哦,要朗诵苏轼的《食荔枝》呢。”当叔叔的小女儿得意地向奶奶宣布这个好消息时,望着她眼中透出的光彩,我仿佛又看到了多年以前的自己。 那些与荔枝相关的往事开始浮现,牵扯出千丝万缕的荔乡情。 “奶奶我最喜欢吃‘妃子笑’啦,肉特别多,还有好多甜甜的汁。最近小鸟儿都不乖了,它们老是偷吃我的荔枝,还长在树上的荔枝一下子就被它们给啄完了。”年幼的我撅着嘴巴不停咕哝。 “我看你这小丫头比小鸟还灵,咱家果园种了那么多,可够你吃的嘞。鸟儿争着吃,证明咱的荔枝长得好哇。”奶奶一边用粗糙的手指摩挲着她手上的那一束束包扎好了的荔枝,一边得意地调侃尚不大懂事的我。 如今我已经长大,叔叔的小孙女代替了曾经的我,而奶奶已经满头花白。 一年一度的“灵山荔枝文化旅游节”终于开幕,小妹妹在旅游节晚会上以饱满清亮的嗓音朗诵了苏轼的《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此后灵山县内各个有名的果园农场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慕名而来想体验一把亲自采摘新鲜荔枝的游客。青春少女红扑扑的脸庞与鲜红饱满的荔枝相互映衬,人面香荔相映红;高大健壮的男士那伟岸的身影投射在粗壮的树干上,人影古荔相辉映;洋溢着灿烂笑容的中年男女们熙熙攘攘,一时精挑细选,一时争先恐后,沉甸甸的果篮也塞满了他们的殷实渴望。明媚的日光扑打在茂盛的绿叶上,因太过饱满而被胀破了果壳裸露出奶白果肉的荔枝散发诱人的芬芳。抬眼望去,一颗颗,一树树,一行行,一片片,绿的红的,荔枝大丰收的喜讯随着和风传散开来。 叔叔的小女儿蹦蹦跳跳地跑到正在果园里忙碌的奶奶身旁,调皮地拉扯着奶奶那碎花衣裳的衣角,不停地向奶娘发出赞叹之声。一些叔叔阿姨瞧她长得机灵又可爱的,都跑过来逗她。 奶奶像念顺口溜一样对她念叨着“甜带微酸‘三月红’,皮薄肉厚‘妃子笑’,清甜多汁是‘桂味’,软滑肉厚‘糯米糍’”,希望她记住了告诉那些来参观的游客们。小丫头咧开了嘴巴,仰起脖子用那小黑眼珠盯着那一串串鲜美饱满的荔枝。 “荔枝飘香迎客来,灵山佳节美名扬。各位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中国荔枝之乡——灵山县。灵山县是水果大县,水果种植面积及产量居全国第五、广西第一,其中尤以荔枝最为引人注目,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始于汉朝,宋朝时有较大发展,如今灵山县共有约六十万亩优质荔枝园,远销各地······”果园的喇叭不知疲劳地反复播放着。 游客们对此早有耳闻,但灵山荔枝如此悠久的历史与巨大的种植面积与生产产量还是让他们感到惊讶。亲自前来不仅能品尝到最新鲜的荔枝还能感受灵山当地荔枝风情,实在是不虚此行,他们连声赞叹并时不时地打趣着。 自国家实施振兴乡村战略计划以来,灵山县政府积极响应号召,围绕荔枝特色产业打造多个旅游小镇,有效建设了多个美丽乡村和促进乡村游的发展完善,充分将文化与经济融合起来,改善了民生。 今年所举办的“灵山荔枝文化旅游节”集中力量助力灵山荔枝,形式较之往年有了较大的创新,参与人数与参与程度也大为提高。除开展荔乡特色晚会以扩大宣传外,还开展了名优产品展销会、商会论坛等系列活动。在搭建了宣传推介互动平台之外,还能借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灵山荔枝之乡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灵山荔枝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如今正搭乘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的东风,远销海外,畅销各地。 自开幕式活动结束回来后,叔叔的小孙女就会时不时提出一些有意思的问题,比如“县长在开幕式上所讲的‘一带一路’”是什么,奶奶告诉她那是一条用来运丝绸和瓷器的路,现在咱们也可以用来运输荔枝出去销售了,这条路的历史就跟我们的荔枝一样悠久。 记得我小的时候,荔枝长满了家家户户的果园,多得使我以为世界很小,这个世界到处都会有荔枝。爷爷奶奶常常告诫我不能空腹吃荔枝,也不能吃太多,不然就长不大了。虽然现在知道“不然长不大”的劝告是爷爷奶奶善意的谎言,但不能空腹吃荔枝的道理却是实实在在的。从小与荔枝一起长大,见证了每个季节的荔枝由叶生花再由花催生出一粒粒的小果子的雏形,再看着它们一个个由分开到聚合,由青到青中带粉再由粉变成鲜红最后又看着乳白色的果肉冲破果壳露出鲜滑的肌肤,我见证了每一颗荔枝的成长。每一个荔枝树都藏着我明媚而又清凉的童年,从它们作为小树苗被种入土中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开始守候着它们,从小树长成大树,从大树长成老树,直至它们的果实进入我的口中与我的生命融为一体。 我爱极了它们。 因为怀着深深的喜爱,所以我善待每一家每一户的荔枝树,因为我知道他们也像我这样喜爱着荔枝,整个灵山县的人民也都爱极了我们这堪比宝物的荔枝。品味着这浓浓的荔乡情,我衷心感谢党和国家对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给予了灵山荔枝高度的重视,才使得这些前年前的古荔依然能茁壮生长于我们的家园。 习总书记曾言:“奋斗的人生是幸福的。”我们的千年古荔不会因走了太久而忘了为什么而出发,也不会因为遇到一些挫折而失去继续前行的信心。我曾如叔叔的小孙女一般对荔枝情有独钟并怀着无尽的好奇,也问着各种各样关于荔枝的问题,幸好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还怀着不灭的荔乡记忆。我们的荔枝还在继续生长,我们的荔乡正在稳步前行,我们还有历史还有未来。我愿今后的今后,做一个更为出色的“奶奶”,用热血与青春奋斗一生后,依然永葆心灵上的年轻,带着后代不断传承与发展。 以荔会友,喜迎八方,我真是爱极了苏轼的这一首《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陈月莲)

  • 把酒话桑麻

    摘要:把酒话桑麻 几丝白云,阳光满地。我和鸡翅相遇时,是一个温暖的午后。教室里仅留下零星几人,其中有我和鸡翅。扬尘四起的教室,挤满了载着教科书的课桌。我们各自领着扫把,在狭小的通道穿行,像是走在缩小的迷宫。我们被安排在同一组做值日,许是冥冥中注定的交汇,从此开花结果。 低头细扫的我,似在寻找什么。一路向前,转弯;向前,转弯。直到在转角处,我挥起扫把,竟冲撞到一双鞋。不经细想,脱口而出的“抱歉”说得极自然,好像冰川融水定会流淌成溪。慌忙抬头,便感受到凛然的目光。心想:这可不是好惹的主,做好撒腿就跑的准备。“没事,这鞋缺扫。一会儿,咱去吃饭吧!”正想转身的瞬间,我的听觉感受器飞速地把这略带沙哑而尖锐地声音送达大脑处理。“啊?哦!好的,一起吧!”突如其来的邀请,让我有些不知所措。定是我的预料出错。可仔细一瞧,这板着扑克脸的同学,眼神还是一如既往地不屑。于是我不再揣测,只跟着她一同走向食堂。 久而久之,我发现和戴着厚重而泛油光的眼镜的鸡翅一起吃饭成了习惯。微微发胖的她,走路总是慢悠悠地,从一排树林,再到另外一排树林,穿过各色的草丛,嗅完所有的花香,我和她才能抵达目的地。目的地只有一个,但路线却是多样的,且风景各异。若希望得到清幽,便由左路绕道。有时赶时间,即从中路最便利。倘想锻炼脚力,那就走上坡,又下坡的右路吧。鸡翅常喊着减肥,粗短的小腿却总想省些脚力。故最不常走的就是磨练人的右路,而最爱绕树影筛阴的左路。 要说走左路,我们是闭着眼睛也不会走错一步的,可就在走了两年左路后的某天,我们还是破了这定律。四月天,亚热带的花开得还很盛,常走的左路,除了一些红红黄黄的小野花外,还有一列整齐的紫荆树。枝桠上挂满了紫嫩的花儿,蜂飞蝶舞,甚是喜人。我和鸡翅,零星细碎地谈些清明假期的趣事。不时又指着那野花,试图讲出名字。可吱唔了半天,也没能说出个让人信服的名字来。踏上长着青苔的石阶,抬头一看,满是浓密的青绿。我忙叫鸡翅抬头,惊叹了一声后,便不再有声响,只闻枝叶沙沙和鸟声喳喳。心想着多看一下,再多看一下。不知这片美丽何时再能与鸡翅共赏。一路上和鸡翅谈论哪儿的景色值得一看,不觉间到了宿舍。经舍友一贯的中国式问候“吃了吗”,我和鸡翅方才惊醒走错了方向。食堂未到,却回到了宿舍,想必是看景看痴,醉于美丽了吧。 而今,我与鸡翅相隔大半个中国,一南一北,一冷一热。花开花谢的时间都相去一个月,谈何共赏旧时风景。和鸡翅的日常平淡无奇,讲起那段光阴,就像故人说农事般自然平和,亲切无比。我多想再与你相遇,支开窗来,把酒共话桑麻 (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陈子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