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学子喜迎壮族三月三,共续文化传承

期次:第3期       查看:97
      “尼的呀,尼的呀,美丽的广西谁能不爱它;尼的呀,尼的呀,美丽的广西尼的呀!”这首有着满满壮乡风味的歌曲《广西尼的呀》是广西“壮族三月三”的主题曲。2014年,广西“壮族三月三”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定为广西区内法定节日。广西高校学子们利用假期体验八桂大地的风光、民俗和美食,在喜迎节日的同时传承传统文化。

 

                                                                溯其根,知其源


        千年前《论语》中就有“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沐浴祭祀习俗,“三月三”古称上巳节,为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人民较为重视的节日。在壮族传说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壮族人民在这个日子里举行祭祀仪式,青年男女举办大型山歌对唱活动。三月三也是壮族举行歌圩的日子,又叫歌婆节,是为了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同时也是壮族的情人节,青年男女踏青约会,以歌传情、约定终身。

        关于壮族“三月三”的历史起源有着不同的说法。其中为了纪念小蛇特掘不忘恩情的传说这一说法为大家熟知。古时,一条受伤的花蛇被老妪所救。花蛇舍弃尾巴,变成“特掘”与老人一起生活。为了纪念老妪和特掘,人们便给老妪立庙,称为“龙母庙”。后来,壮族人民在“三月三”扫墓,每逢这一天,壮族人民将糯米按花蛇背上的五色纹路,支撑五色糯米饭,以孝敬父母、祭祀先人。

         “三月三在我们那里是受慈孝文化的影响,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情,孝敬父母。特掘在三月三回来,就是一种孝。” 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覃献乐说道,现在在南宁上林塘红乡也有一块纪念碑专门记录着关于小蛇特掘的传奇故事。


                                                                      观风俗,赏其艺

        “男女老少都穿着民族服饰,簇拥在一起互答对歌,歌声此起彼伏,场面非常的热闹,非常有民族气氛。”来自外国语学院的赵昕颖回忆家乡过节时的场景说道。在她的印象中,三月三是壮族部落从祖宗传下来的的传统,在这一天全家都要上山祭祖。回忆起让她记忆深刻的三月三民俗活动,赵昕颖感慨万分:“我是少数民族的一员,民族情结特别深,所以我会好好珍惜每年的三月三假期,到各个城市看看,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来自桂林的秦缘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记忆:“很喜欢传统乐器和歌曲,喜欢听民间唱山歌的人用白话唱山歌,喜欢看他们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三月三”是骆越文化的重要表现,作为广西重要的民族节日,广西各地都纷纷举办相应的活动,骆越之乡南宁武鸣举办的三月三庆祝活动最具代表性,除本地壮族人民参加以外,每年都吸引了大量不同地区的游客前往活动现场参观游览。


                                                                  品美食,明其意

        “每年的三月三,我们都会吃一种叫‘鸡屎藤’的特色小吃,你别看它的名字怪,但是真的很好吃。”来自北海的韦蓉介绍道。北海人习惯在“壮族三月三”采摘一种有臭味、名为“鸡屎藤”的植物,挤出汁液将其与米粉和在一起做成条状,再用糖水一起煮便可以食用,煮熟的鸡屎藤味道甜美,别具风味。当地人认为吃“鸡屎藤”可以辟邪,驱除蛔虫,保平安,除了将其做成美食外,还将新鲜的鸡屎藤插在房前,以求辟邪平安。

        “五色糯米饭首先要先采来紫蕃藤、黄花、枫叶、红蓝这些植物,然后浸泡出液,分别拌着糯米,上锅蒸熟。蒸熟后味道香醇,颜色也很好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覃小满来自刘三姐的故乡——广西河池,她的家乡通常把五色糯米饭看作吉祥如意的象征,同时也用它来纪念刘三姐。

        “我去年是第一次吃到广西的艾糍粑,松软香甜,真的特别好吃!”来自外省的刘晓玲表示,“今年我和舍友一起学做艾糍粑,又解锁了一项新技能,以后回去了还可以做给我的朋友们尝尝!我来了广西才知道有这样的节日,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让我加深了对广西特色民族节日和美食的了解。”

                                                                           知传统,共传承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在武汉上学的韦安妮表示,“我是壮族人,但是我对三月三的印象就是唱山歌,我们老家唱山歌是用壮语唱的,但都是那些四十岁以上的人唱的,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不会,包括我在内。现在我们的一些传统文化正面临着老一辈人离去而无人继承的局面,以前对三月三是没有意识,现在它作为我们广西人才有的假期,我才明白传统民族节日的重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文化,了解节日背后的深厚文化背景。”

         “壮族三月三”是具有广西鲜明特色民族特色的节日,已成为广西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名片。“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90后和00后,更追求鲜明的个性,主张自我表达,我们可以在传统文化中适当地加入一些新鲜的元素,利用便捷的信息网络平台将三月三介绍给世界各地更多的朋友。比如新起的抖音之类的自媒体平台等等,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来自广西北海的黄启光对传承传统文化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积极学习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主动参与到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当中,继承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尼的呀”在壮语里的意思是“好的呀”,“广西尼的呀”可以理解为“广西好呀,广西好”。下次见到壮乡的朋友打招呼就说“你尼的呀”。




▲上图为五色糯米饭